郑成功的小故事 郑成功名字的由来

郑成功的小故事 郑成功名字的由来

郑成功名字的由来

郑成功儿时名福松,七岁自日本回国,住在安平(今晋江安海)郑府。郑芝龙为儿子聘请教师教他读书。教师即给他起名森,寓深沉整肃,丛众茂盛之意。21岁那年,郑成功从家乡到南京进入国子监就学,师从大名士钱谦益,钱谦益非常喜欢郑成功, 为他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大木。

其时,明政权已分崩离析、日暮途穷。在李自成、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和关外清军的猛烈冲击下,明崇祯政权于1644年春(崇祯十七年三月)覆灭。随后不久,清军在明降将吴三桂的的引导下,击败李自成农民军,定都北京,并把战略攻击的目标指向在南京建立的南明弘光政权。1645年5月15日,清军攻占南京,摧毁了弘光政权。

由于清廷在江南采取残酷野蛮的高压政策,强行下达剃发令,激起各地抗清斗争蜂起。一些明朝遗臣和抗清力量,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,建号隆武。当时郑芝龙手握重兵,成为隆武帝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。 隆武帝即位后不久,郑芝龙将郑成功引荐给隆武帝, 隆武帝非常赞赏郑成功的才华,他叹息说:“惜无一女配卿,卿当忠吾家,勿相忘也!”皇帝以女儿给人做妻子, 在封建时代是最高的荣誉,为了表示对郑成功的宠爱, 隆武帝将当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郑成功, 并将原名森改为成功。从这时起,郑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。自是, 朝廷内外都称郑成功为国姓,普通百姓尊称他为国姓爷。

郑成功的小故事

郑成功抗清驱荷故事的主要内容

郑成功抗清驱荷故事主要内容:东南抗清,驱逐荷兰殖民者,收复台湾,创建明郑。

郑成功(1624.08.26-1662.06.23),本名森,又名福松,字明俨、大木。 福建泉州南安人,祖籍河南固始。汉族,明末清初军事家,抗清名将,民族英雄。其父郑芝龙,其母名田川氏。弘光时监生,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“朱”,赐名成功,并封忠孝伯,世称“郑赐姓”、“郑国姓”、“国姓爷”,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,称“郑延平”。

1645年(清顺治二年,弘光元年)清军攻入江南,不久郑芝龙降清、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;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,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,一度由海路突袭、包围清江宁府(原明朝南京),但终遭清军击退,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、金门。

1661年(清顺治十八年,永历十五年)率军横渡台湾海峡,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(今台湾台南市境内)的驻军,收复台湾,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。

郑成功的小故事

郑成功弈棋图的作者是谁

画家黄梓创作的《郑成功画像》,表现了临战前夕,主帅郑成功仿“淝水之战”前夕故事,运筹帷幄之际,特意安排了一场棋局。故此画应叫《郑成功“围棋赌墅”图》。深入解读此画作,有助更全面了解民族英雄郑成功

郑成功的小故事

安海朱祠的故事

  “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”800多年前,朱熹诗说游春寻芳,心情豁然,写下《春日》;800多年后的今天,来自晋江安海西隅小学的42名小记者,来到朱熹曾经论说经义的地方———朱祠(也称“石井书院”),齐颂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。

  200年来首次重修的安海朱祠,近日正式开馆。与朱祠只有几百米之隔的西隅小学,组织40多名小记者,走进这家古老的书院。刚踏入朱祠,给小记者当向导的安海文化人、收藏家汪建育,指着展厅玻璃柜上的一沓文稿,问道:“你们知道100年前的学生考卷是什么样子的吗?”听汪先生这么一说,小记者陈雯一下来了兴致,凑到玻璃柜跟前。只见上面写着“院试考试文稿”,发黄的试卷上还留有红色的圈圈点点。“这是我从民间收藏市场买来的,共有48张,转送给朱祠收藏。”汪先生说。

  从朱松、朱熹父子,到明朝“八大才子”之一的王慎中,再到郑芝龙、郑成功父子,对安海历史文化了如指掌的汪先生信手拈来,侃侃而论。小记者也听得入迷。“走一趟朱祠,就可以了解安海千年历史。”小记者陈啸感叹道。

  “晋江最古老的书院和晋江最早新式学堂都诞生在安海,要了解晋江教育发展史,在朱祠也能够找到答案。我们为安海历史而感到骄傲!”参观结束后,很多小记者意犹未尽。作为一名外地生,小记者卞圆圆两年前随爸妈到安海,便在西隅小学读书。以前觉得安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,直到这次参观朱祠的活动,才让她知道王慎中、李寓西、黄汝良、范道声等名人都是安海人。“能够有机会见识许多课本上得不到的知识,是一件乐事。将来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,我一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。”卞同学说。

  行不?

郑成功的小故事

八宝丹的故事

相传明朝嘉靖年间,奸臣严嵩作乱朝纲,一位御医实在忍无可忍,就于福建漳州一名叫璞山岩寺的寺院削发为僧,作了住持。

寺内武事难免跌打损伤,住持就按照宫廷秘方,精心炮制出一味药丸——八宝丹,为僧人解除痛苦。

加之时值明末清初,清军与郑成功军反复交战,八宝丹又以其特殊的疗效成了当时的济世良药。

一时间,八宝丹名声鹊起,络绎不绝前来求药的人,可八宝丹所用的名贵药材,寺院实在承担不起了,公然卖药又有失清净。

于是在清朝道光初年,住持决定将八宝丹委托给汉苑茶庄和馨苑茶庄两处代为经销。

郑成功的小故事

(37)

文章推荐

发表回复

仅允许本站作者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  联系我们

    邮件:邮件:kez888@sina.com

    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13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    关注微信